如今立春一過,各地蝦農也都逐漸忙活起來,不僅要著手于清塘工作,還得為后期的投苗育苗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投苗的準備工作和具體的開展步驟,經驗豐富的養蝦人都了然于胸,無非就是清淤改善底質,然后“殺蟲”、“殺苔”肥水育藻。工作的原理都很簡單,步驟也就這幾種,但在實際的操作中,養蝦人卻經常四處碰壁。甚至是一些經過處理的塘口,其周圍環境都符合投苗的標準,但在后期的育苗過程中,蝦苗的存活率卻不盡人意。這是為什么呢?
投苗前的準備工作,例如“殺蟲”!沉寂了大半個冬天的蝦塘,表面看似平靜,實則水中滋養的病菌蟲類正一刻不停的繁殖,而且數量驚人。如果在冬天有下過大雪的,病菌和害蟲可能要相對少一些。但無論數量的多少,蝦農只是簡單的換水和清淤,是很難根除病害的,大多是治標不治本。而外表看似“好池好水”的養蝦寶地,其實池中還殘留了不少病菌。
而這也是為什么養殖戶在投放蝦苗前,清了塘換了水,但蝦苗的存活率仍然很低。主要是工作沒到位,做的些表面功夫!
此外“殺青苔”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沒有做到徹底根除,等后期氣溫上升,池塘爆發大量的青苔,育苗工作很難順利進行。而且情況嚴重的話,不僅是蝦苗難保,一些半成品的小龍蝦也很難存活下來。
在養殖初期投苗是很簡單,但是在后期的育苗過程中,蝦農往往因為忽視細節,而導致育苗之路困難重重,蝦苗存活率低,養殖效益不理想!就拿清塘“殺蟲”“殺苔”不徹底來講,除了養殖戶的粗心大意外,其實主要還是因為經驗不足、技術不過關。
在我國,小龍蝦可以說是一類比較火爆的水產養殖品,因為對技術要求不高,所以很多“0”經驗的養殖戶都選擇去養小龍蝦。也正因為如此,在面對突發問題時,沒技術加上“0”經驗的蝦農往往不知所措,大都是摸著石頭過河,走一步看一步。所以在看似簡單的龍蝦養殖業中,不僅是育苗難,在整個后期的養殖過程中,多數養殖戶都處于一個盲人摸象的狀態。吃虧的偏多,盈利的較少!
總而言之,要問龍蝦養殖業究竟難在哪?其實并不難,只是在大量新人涌入的今天,行業需要一定的規范。僅憑借口耳相傳學來的技術就跳進行業,那未來的養殖之路肯定是越來越難走的。雖然目前市面上還沒有系統有效的學習教材,但以后肯定會越來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