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養殖過程中,出現這種“鐵殼”蝦,對于養殖戶來說是很頭疼的一件事。
“鐵殼”蝦有哪些危害:
1. 經濟效益低,一般很難出售,不僅賣相不好而且出肉量也少;
2. 造成餌料浪費,這類小龍蝦一般吃食很多,但不生長;
3. 具有極強的攻擊性,容易造成同類殘害;
4. 影響種類繁衍及品質,容易造成下一代苗種退化等。
那么小龍蝦養殖過程中是什么原因導致“鐵殼”蝦出現的呢?我們養殖戶應該如何應對
這種情況呢?
造成“鐵殼”蝦出現的原因:
1.溫度高因素;2.水位淺因素;3.水草少因素;4.苗種原因;5.餌料缺乏等;
小龍蝦養殖“鐵殼”蝦主要出現在6-9月高溫季節,尤其是蝦稻混養模式。由于受水稻栽種影響,會將養殖池水位降低,導致暫養溝水位過淺及水草死亡現象;此時外部環境溫度高,造成養殖水體溫度高,很容易造成小龍蝦殼體快速變紅;蝦稻共生期間由于水稻使用的化肥等會對養殖水體造成一定污染,在受污染的環境中極易導致小龍蝦出現“鐵殼”蝦。
尤其對于養殖多年的蝦稻田,由于暫養溝淤泥堆積,在蝦稻共生期間暫養溝水位僅僅能保持在50-60厘米,而且由于高溫因素,水草大部分死亡,在高溫作用下直接導致暫養溝中存在的小龍蝦大量出現“鐵殼”。
對于精養模式出現“鐵殼”蝦主要原因為水位過低,水草過少甚至出現食物缺乏等造成小龍蝦逐漸出現“鐵殼”。
改進措施:
1. 高溫季節做好養殖池塘水位調節工作,需要保持水位在1.2-1.5米左右;
2. 做好養殖池塘水草管理工作,對于純伊樂藻的養殖塘口及時清理過多及露出水面的水草;將水草密度控制在養殖面積30%左右,并加深水位,嚴防出現“倒藻”現象;
3. 對于養殖池塘沒有水草的情況及時補種水草,高溫季節以栽種輪葉黑藻等耐高溫的水草為主;
4. 定期調節養殖水體水質,尤其是發生突發氣候;
5. 對于蝦稻養殖,栽種水稻前盡量捕撈小龍蝦,及時清理淤泥堆積的暫養溝;
6. 對于養殖池出現“鐵殼”蝦,及時出售,不論價格;并可以定期潑灑生石灰強制小龍蝦脫殼,管理好養殖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