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通常會在每年6-9月進行交配,9-10月進行產卵及孵化。研究表明,每年7-10月小龍蝦繁殖期間小龍蝦掘洞強度逐漸增強,掘洞數量逐漸增多。對于小龍蝦養殖戶來說,依據養殖模式選擇合適的時間段進行進水淹洞操作為宜。
1.小龍蝦池塘精養模式:可以選擇在每年9月份開始進行池塘進水,在9月中旬左右將池塘水位上到最高處,以淹沒大部分小龍蝦洞穴為宜,強制小龍蝦出洞穴產籽、孵化。
2.小龍蝦蝦稻混養模式:由于長江流域10月份才能開始進行水稻收割作業,在之前會對養殖田塊進行排水烤田作業,因此會造成小龍蝦大量打洞現象。因此要求在每年10月份水稻收割完畢后,及時進行大田上水作業。
關于小龍蝦塘上水淹洞的4點建議;
1.上水不能過快、過急,正常一個池塘上水需要3-5次,每次水位增加10-15厘米;
2.上水水位以淹沒大部分洞穴為宜,不需要上很高;
3.對于蝦稻養殖,水稻品種盡量選擇早熟的品質,并控制盡量種植早稻;
4.9月或10月上水操作后,需要保持高水位至第二年4-5月份,水位不易有大的波動。
小龍蝦大量進入洞穴的原因;
由于小龍蝦具有打洞及進入洞穴躲避敵害、度過枯水期以及繁育后代等習性, 因此在小龍蝦養殖中,需要養殖戶依據養殖環境、養殖模式及養殖季節等,通過水位調節的方法來減少小龍蝦進入洞穴的時間;從而促使小龍蝦能夠更好的生長及提早繁殖,達到養殖中的早出洞、早出蝦的目的,最終將小龍蝦養殖效益最大化。
目前小龍蝦人工養殖條件下,小龍蝦的生存環境、水源、餌料、敵害生物等因素已經人為操控,相對小龍蝦的生長環境已經相當優越,由于自然因素造成的小龍蝦進洞現象已經是逐漸減少。而造成小龍蝦大量進入洞穴的主要因素為交配后的進洞產卵及冬季的進洞越冬。
對于小龍蝦進洞越冬現象,是小龍蝦自我防護,養殖戶在不能夠提供充足生存條件下是不能強制采取一些方法使小龍蝦出洞穴。而小龍蝦卵孵化過程是不一定需要進入洞穴的,一般小龍蝦會在每年9月中下旬及10月間進行大批量產卵、孵化。此時環境溫度適宜,就需要養殖戶采取一定方法使小龍蝦強制出洞,以實現早出洞、早孵化、早出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