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浮游植物不足
在春秋季節,溫度變化較大的時候,養殖水體中的浮游植物不足(主要是由于低溫、營養不足、天氣不好、除草劑的使用等)引起藻對氨氮的吸收能力減少,使得硝化細菌對氨氮負荷加大。如果亞硝酸鹽的濃度超過菌群轉化亞硝酸鹽的能力,就會導致亞硝酸鹽的積累。
2、氨氧化細菌和硝化細菌繁殖速度不對等
硝化作用兩個階段的微生物群體在養殖期間先后建立起來,由于第1階段的氨氧化細菌繁殖速度比第2階段的亞硝酸鹽氧化細菌快,先形成種群優勢,導致前期亞硝酸鹽大量積累,在養殖開始后的大概20-30天亞硝酸鹽氧化細菌開始形成優勢,繼而亞硝酸鹽才開始被轉化為無毒的硝酸鹽,直到45-55天亞硝酸鹽含量會降到很低。
3、養殖密度過大
浮游植物不足或天氣急劇變化會導致系統溶解氧下降,將出現有利于反硝化作用的條件,當環境中同時出現能量物質不充足時,反硝化作用進行不徹底會造成亞硝酸鹽的積累。
4、新建養殖池塘
由于挖去含微生物豐富的表層土,養殖初期池塘中有效微生物缺乏,會出現硝化細菌種群發展不平衡的現象;另外,在池塘換水時過多的使用自來水、井水,也會造成亞硝化和硝化兩種功能種群的不平衡,導致養殖初期亞硝酸鹽的積累。不過,當養殖系統中硝化細菌的兩種功能種群發展平衡后,硝化作用就不會再導致亞硝酸鹽積累,因為硝化系統完善的養殖水體中,硝化細菌受環境因素的影響比氨氧化細菌要小,其轉化亞硝酸鹽的速度往往超過氨氧化細菌產生亞硝酸鹽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