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蝦養殖水體出現發綠污染的情況,主要有幾下幾種情況:
1. 高溫季節,氣溫突變造成藻類大量死亡
進入高溫季節,尤其在6月份后,氣溫升高造成養殖水體藻類、微生物等大量繁殖及生長,此時水體肥度較大,水體透明度低。如果此時在養殖中不注意換水、調水等等管理工作,在天氣突變及暴雨后容易造成養殖水體中藻類因缺氧等不同原因死亡。死亡后的藻類自身分解的毒素造成水體污染,最終導致養殖池塘短時間內出現大批量藻類死亡,造成“倒藻”現象,嚴重直接造成養殖池中養殖生物大批量死亡。藻類的大量死亡、分解讓水體水色呈現深綠色,并會在養殖池塘下風口形成綠色油狀懸浮物。
這種情況主要出現在蝦稻共生養殖中,主要為水稻栽種后在田間潑灑有機肥、尿素、復合肥等帶有鉀、磷等元素的肥料。造成養殖水體中鉀、磷等元素富集,導致水體中藻類大量滋生,水體肥度過大,讓養殖水體呈現深綠色。此時為了保持稻田肥力不能對養殖池中水體進行換水,極易導致水體中藻類在高溫及突變氣候死亡,最終導致水體污染。
針對水產養殖中池塘水體發綠,我們養殖戶改如何應對呢?
1. 高溫季節對過肥的水體進行水質置換或調節,將水體肥度降低,控制藻類數量,透明度保持在30-40公分;
2. 對于老塘口,需要在高溫季節對養殖池底質進行改良,減少底質肥度,降低藻類滋生的可能;
3. 對于蝦稻共生使用肥料期間,盡量降低養殖池水位,在肥力過后盡快置換水體;
4. 對于養殖池水已經出現大量綠色浮游層時,需要及時換水及潑灑生石灰處理,并在下游人工撈除或泵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