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小龍蝦養殖5月份最難管理,主要因為此時是病害的高發期。就4月份池塘發病情況來看,今年的龍蝦病害時間提前且發病率高
1. 水質底質不好
發病池塘多見于水質發黑、發渾的池塘。小龍蝦長期在不良水質條件下生活,容易引起缺氧、吃食差而造成體質虛弱,同時不好的水質底質更容易滋生病原菌,從而使小龍蝦發病。
2. 密度影響
小龍蝦密度一直是養殖中一個不可控的因素,今年密度問題更加嚴峻。老塘口早期蝦苗長勢慢、規格小,不利于起捕和出售,造成了今年密度的增加;新養池塘投放重量與去年相當,殊不知今年苗種規格小,往年放苗規格一般在80-120頭/斤,而今年放苗規格在150-200頭/斤,放苗的尾數比往年增加一倍。
養殖密度高以及投喂餌料不足,小龍蝦會因搶奪地盤或是食物而相互打斗,感染病菌的幾率及病菌傳播速度會大大增加。
3. 管理操作不當
管理操作上,放苗以及用藥不當都是龍蝦發病的因素之一。放苗過程中,運輸時間長、運輸框中蝦苗密度過高、放苗前后未解毒抗應激以及放苗后未及時消毒,這些都為小龍蝦發病埋下了隱患;用藥上,早期施肥使用未發酵完全的有機肥(農家肥以及密封性差的氨基酸肥),給池塘帶來了大量的致病菌。
4. 天氣影響
小龍蝦生長受氣候變化的影響大,每次下雨降溫、風向轉變以及無風悶熱天氣,都會出現小龍蝦不同程度上草爬邊的現象,這是小龍蝦應激過大的表現,每次應激都會使小龍蝦體質下降一次,應激次數多了發病也就開始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