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稻蝦養殖原理
第一、在我們精養模式中,大家最長熟悉的就是水草,除了依樂草、輪葉黑藻等沉水植物外,我們還熟悉挺水植物等,其實池塘中的水稻也屬于挺水植物,利用挺水植物的作用也可以把小龍蝦養殖成功!
第二、稻田中的雜草、蟲子、浮游生物等對水稻來說不但是廢物,而且都是爭肥的,但是在稻田里放養小龍蝦這一類雜食性的蝦類的話,不僅可以充分的利用這些東西作為餌料,而且小龍蝦蝦的糞便還可以為水稻提供了肥料,何樂而不為呢?
第三、小龍蝦在田間棲息,躲避了鳥等敵害生物,并且通過游動覓食,打洞等習性,在一定程度上疏松了土壤,有效地改善了土壤通氣條件,加速肥料的分解,促進了稻谷生長。
綜上所述:稻田養蝦是一種資源的整合,互相利用,但又互相協調,從而達到稻蝦雙豐收的投資小、見效快、風險低的新型養殖模式!
二、稻蝦的幾種模式
目前,根據時間生產和需要,市面上稻蝦養殖模式主要有以下兩種:
第一、稻蝦兼作型,言外之意就是種著水稻,然后同時里面也養殖小龍蝦,水稻、小龍蝦兩不誤,力爭雙豐收!當然個別地方,可能存在種植兩季水稻(早稻和晚稻連種)的現象,同時小龍蝦也是在稻田里連養兩季,不需要轉養!四川等地主要就是養一季水稻!再生稻也是適宜養殖小龍蝦,不過建議用來育苗最好!因為氣候的原因,在加之四川蝦苗供應本就緊張!
蝦稻共生養殖基地(中國水產養殖網2017年7月攝于安徽宣城)
第二、稻蝦輪作型;言外之意就是種一季水稻,然后接著養一季龍蝦,第二年再種一季水稻,待稻谷收割后接著養龍蝦的模式,這種模式可能在湖北偏多,大多數養殖朋友都是在3-5月份養殖,6-9月份種植水稻,收完稻谷后接著又開始養殖小龍蝦至第二年種水稻時!做到兩不誤,互不影響,種稻不養蝦,養蝦不種稻!
接著說一說這兩者的區別:兼作型在利用稻谷可以遮陰,作為挺水植物在使用,但可以互相利用,但管理(如投料)等無法做到真實管理,死亡等也無法及時發現,風向全部被擋!輪作型跟池塘養殖模式差不多,唯一不同處在于中期種植一季水稻,可以提高一部分效益,但出蝦時間比較集中,行情較差,此外可能會經歷池塘養殖中的黑色5月的風險!